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

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
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头条

建湖花炮:火起来前,先活下去,留下文化根脉

时间:2024-06-20 18:53:04 点击: 【字体:

  烟花的燃放效果以及制造设备。受访者供图

  全国著名的“花炮之乡”江苏建湖县,近几年一直面对一个两难选择:当地花炮制作工艺已传承300多年,2011年还被列为省级非遗,理应保护。但是,因安全、环保等政策因素和产业转型需求,花炮产业遭遇了“禁炮令”,政府不得不“壮士断腕”,将11家企业全部“关停并转”。建湖县拥有杂技、淮剧两项国家级非遗,34项省、市、县级非遗。就在当地各种非遗“活起来”“火起来”的同时,一项省级非遗却面临着怎样“活下去”的难题……

  一边是数百年的文化根脉,必须传承;一边是新形势下的环保安全要求,也必须执行。怎么办?没想到,当地的检察院却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。

  5月21日,建湖县文旅局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回复检察机关。6月8日,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前,该局又向社会征集花炮制作老物件。在文化馆非遗展厅的改造规划中,建湖花炮将成为重要内容。近日,记者来到建湖,一探究竟。

  非遗传承保护刚起步,便戛然而止

  建湖曾与湖南浏阳、醴陵和江西上栗、万载并称全国烟花爆竹五大主产区。从民国年间几百农户的家庭作坊,到合作化时期的鞭炮业生产合作社,再到工厂化花炮企业集群,至“十五”计划期末,当地有花炮生产企业19家,产量占到江苏全省的80%,外销世界30多个国家。

  然而那时花炮生产离不开黑火药和工人们的“手工操作”,安全问题一直困扰当地政府。2009年,当地就曾发生一起3死4伤的重大爆炸事故。

  “产业转型是必须的。当年我们花炮厂的窗户都是朝外开的,就是为了第一时间能够跳窗逃生!”江苏省建湖爆竹烟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东军表示。

  今年62岁的陶东军,是建湖的“老花炮人”。曾经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节庆花炮燃放的他,是全国大型焰火燃放专家组观察员、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。陶东军见证了建湖花炮从发展、繁荣再到转型的整个过程。

  “当时十多家企业都关门了,一大批懂技术、有经验的花炮从业人员或者另谋职业,或者背井离乡,到湖南、江西谋求发展。当年芦沟花炮厂创新生产的‘小蜻蜓’,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复制。”陶东军惋惜地说。

  没有了花炮厂、花炮人,建湖花炮的非遗传承保护刚刚起步便戛然而止,渐渐被时代所淡忘。2013年,原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原建湖县花炮商会会长商岳新去世后,始终没有确定新的传承人。到2022年,建湖烟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被注销。

  检察公益诉讼“点燃”建湖花炮

  “‘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’。烟花爆竹跟春联、年画、灯笼一样,是千百年来人们最熟悉的,也是最传统的祈福仪式,是中华文化古今传承的生动体现。但作为省级非遗,建湖花炮现在举步维艰……”今年春节刚过,建湖县政协领导为检察机关“出题”,希望围绕建湖花炮传承保护开展公益诉讼。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对非遗的法治化保护措施有着具体明确的要求。对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,可以认定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。对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,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,及时记录和收集有关资料、实物等。

  建湖县检察院初步走访调查发现,由于产业转型,不少法定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没有得到落实,当年“申遗”时制定的传承保护计划也没有执行下去。

 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产业基础没有了,建湖花炮还有没有继续保护的必要?而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也规定了申请退出非遗的动态调整机制。对那些因客观环境改变、无人传承等原因,或者经抢救性保护仍不能活态存续的,经批准可以退出。

  围绕建湖花炮要不要保护、怎样保护两个主题,3月13日,建湖县检察院和文旅局共同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和花炮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。

  “建湖花炮既是一个产业符号,也是一个文化符号,它是建湖人民共同的记忆,共同的乡愁,应该通过非遗保护留下文化的根脉,让建湖花炮与淮杂非遗交相辉映、共同传承。”建湖县政协委员、文史专家彭淑玲说。

  “建湖花炮并没有走到‘宣告死亡’的时候,当年那些到湖南、江西的老师傅们到了退休的年龄,不少也都回到了建湖老家,他们就是花炮非遗传承最宝贵的财富,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。”建湖县人大代表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孙蕾提出建议。

  “非遗是公共文化,有着强烈的公益属性。在地方非遗的保护上,检察公益诉讼有着独特的优势。” 建湖县检察院检察长征汉年表示,通过检察建议督促、协同政府部门依法履职,为“小众”非遗提供司法保护,激活政府部门主导责任和全社会保护意识。

  最终,座谈达成共识,依法开展非遗公益保护,采取必要的抢救性保护措施,为建湖花炮留下文化根脉。

  传承保护与产业一起转型

  3月14日,建湖县人民检察院决定公益诉讼立案。3月22日,检察院向县文旅局发出检察建议,建议落实法定职责、开展抢救性保护,完善档案和数据库,并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重新认定代表性传承人。

  在检察机关建议下,建湖县文旅局采取一系列的项目保护措施,进行非遗记录,并将建湖花炮纳入到年内启动的口述史项目中。同时下发通知,启动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,陶东军进行申报。

  尽管有了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。但缺乏产业基础的建湖花炮,又如何“活下去”“火起来”呢?在走访中,陶东军向检察官坦言,花炮生产制造的“产业链”在当地已经断裂了,也没有比较优势。

  2011年“禁炮令”后,陶东军带领重新组建的江苏省建湖爆竹烟花实业有限公司成功转型,并研发出定向、无烟、冷光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安全环保烟花,成为烟花消费热门产品。公司还拥有江苏省唯一的甲级大型焰火燃放资质,烟花艺术表演的编排设计是他们的一项重要业务。“对建湖花炮的非遗传承保护,不是要重新恢复生产,而是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努力走出一条新路来。这条新路,就是把建湖花炮当作文化艺术产业来做,更侧重于做设计、卖创意,利用非遗资源进行艺术创作,赋予非遗新的生命。”陶东军说。

  建湖县人民检察院把这个观点吸收到了检察建议中,建议探索产业转型条件下非遗传承保护方式转变。文旅局也对传承保护计划进行了优化,对保护的方向提出新的思路,更多侧重于花炮制作和燃放的设计领域,并支持传习、交流等活动。

  “火树银花不夜天,万家灯火笑声传。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和地方传统非遗的碰撞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建湖花炮这个传统技艺一定能够再次焕发生机,让人们在绚丽光影中感受非遗魅力。”盐城市政协委员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唐晓斌说。

  管莹 王小刚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:中国青年报